学子心语①|成长是一条自胜之路

发布日期:2022-08-12   信息来源:国际公司   作者:马来西亚巴莱雷建中之女-雷雨桐  字号:[ ]

编者按:“一带一路”伟大倡议已提出近9年,水电七局的国际建设者们,紧随号召身先士卒。工作时,他们是建设者、管理者、翻译或操作手;生活中,他们则是丈夫、儿子或父亲。他们将国家、企业、家庭的发展、提升与责任扛付于肩,在最好的人生年华,参与、见证和推动了“一带一路”的发展,助力企业一次次的腾飞,同时也为家人搭建起幸福稳定的港湾。虽然和家人聚少离多,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他们前行最大的动力,今年的高考毕业生中就有两位典型代表,想谈谈她/他的现阶段人生感悟和眼中的父亲。

典雅的红色封面,遒劲有力的大学堂三个大字,这是我梦想已久的“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回望学习生涯,有众多身影支持着我、指引着我,还有与自己漫长的斗争。高考成绩是世俗意义上的结果,但其实无论结果如何,我知道自己已真正地走过了成长之路。

求学之路只能依靠自己,但我们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是父母为我们提供庇护,遮挡风雨,留下方寸书桌的静谧天地。在桌旁悄悄放下的水果,熨贴散发着芬芳的干净衣物,箱子里满满当当的零食,风雨无阻的接送,我们如呼吸一样自然地享受这些便利,却常常忽视了母亲忙前忙后的身影。除了操劳的付出,一颗牵挂的真心是更宝贵的,在偶尔的失意萎靡之时,母亲总是比你更焦虑;在你有所成就时,母亲便化作背后默默微笑注视的背景。而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和父亲缺少相处的时间,他的性格也决定了他的不善言辞,但每对亲子关系都有自己的相处模式,即使没有过多交流,只要知道有一份信任与支持在即可。稚鸟初试风雨,跌跌撞撞却无惧色,因为总有家的巢穴供我们停留。

我也并非十足标准意义上的学霸,二诊乃至三诊的成绩十分不理想,听起来十分惊险的,临近高考关头我都还在研究高考题摸索新思路。学习并不存在一劳永逸的通法,但确实存在一些普适性的原则,能尽量提高学习效率。

法家讲究“法、术、势”相结合,借用一下这套学说,做任何事我觉得都要以“心法”为先,即明确自己的目标,这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新一代的学生,接触的信息资源前所未有的广博,这在丰富我们见识的同时也更早地引发了我们对个人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同侪压力、内卷、小镇做题家等名词常被大家自嘲地挂在嘴边。这些信息的冲击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迷茫,但“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正是感到困扰,让我去思考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在做的是否只是被动的参与到内卷之中?我进行的和别人的比较是否有意义?在我的迷茫期,成绩不理想,感觉投入多回报少,还陷入与周围同学的无益比较中。直到我看到《世说新语》中的一句话: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我惊觉曾经成绩稳定上升的时候,都有一颗平稳的内心作为支撑,专注于自己的进度,而不是无谓的模仿他人和焦虑结果。之后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支撑了我整个高三,我在心底默默坚定要考北京大学的目标,心态平和的接受每一次考试的成绩,只要我是在科学地精进便好。放下杂念,便可达“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术”的方面,一定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最关键的即是意识到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作为一个文科生,我认为在高考改革的大势所趋下,死记硬背套模版的方法早已淘汰。教育部以考促教,用高考风向标引导一线教育改革。但比较可惜的是,大多数一线的教师多数还停留在模版时代,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高考题总是引起热议,许多学生觉得教考分离。个人认为,人文学科具有其主观性,但作为考试科目则一定会具有可量化的能力标准,这绝对不是记忆力的较量。“只有高考题可以压中高考题”,我在最后的学习中,除了回归课本,就是反复研究高考题和考试中心的试题分析,试图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当能力形成时,便不会再为材料的新颖而惊慌失措,而是拥有万变不离其宗的气定神闲。

“势”与“术”相辅相成,即摸索出真正科学的方法后敢于打破定势。例如在高考前最后一个月,我没有做老师发的政治大题练习,而是把10年的高考政治大题分类梳理了一遍,也算小小地攻克了曾经的弱点。这不意味着放飞自我,而是明确在做有用功,对症下药。

高考只是一个小小的山丘,只是因为近,而看起来高大。看到结果时的狂喜慢慢变成了一种更深远悠长的喜悦,我最欣慰的是自己经过高中三年心态上的成长。未来的路还很长,借朱光潜先生的话送给自己和所有成长路上的少年:“慢慢走,欣赏啊!”


雷雨桐(中)和父母合影


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