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扶贫

发布日期:2021-04-21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孙倩  字号:[ ]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格局宏大,立意深远,即使是十几年后的今天,仍然能够带给人如此多的思考。一场“扶贫”引出来宗教、文化、政治、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思考。书中多次提到“文化属性”这个词,事后,我专门到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得到的解释是这样的:文化属性,就是指一个人、一个社会团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产生活的习惯的定性(基本的文化素质表现)。这是一种思想程序,不以意志为转移;可以形象地说:“你的衣、食、住、行、言,处处都在从侧面折射出你的基本层次”。我仅借助书中的几个人物,以及书中的扶贫,写一点对于本书的理解。

偌大的一个局,可怜的局中人,精密的谋划,整个流程,无可指摘,旁观者的清醒、当局者的迷惑,那些无法善终的人,终究是毁于自己。

看来惊叹于丁元英的手腕、格局、知识储备。他的学识,已经不是单一学科所能涵盖的,里面有经济学,有哲学,有心理学,还有社会学。关键是他能将这些知识没有界限的,拆分,组合,再打散。他能够在事情未做成之前,精准的料到之后的每一步。对于人心的洞察,对于趋势的把握,太神了,惊叹的背后,是一阵后怕,让人难以相信有这样的人存在,可能真的如书中所说,他不是人,有些瞬间,也感觉有点离经叛道。

“扒井沿的股东,以刘冰为例”,没有知识和相应的能力,又盲目自大、虚荣、想干大事、想要高收益,却没有承担高风险的胆量和决心。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以刘冰为首的几个小股东,见到好处就想往上揍,看到丁点威胁就想办法先保全自己。涉及诉讼,公司遭遇危机时,第一时间退股,而不是想办法和公司共存亡,没有企业家该有的文化认同。刘冰,在退股撤离危险区域后,看到“斯雷克”的天价收购协议,又开始动摇,开始着眼于可能的利益。几个股东,在丁元英开始的设计中,就是“扒着井岩望一望,能不能爬上来,就靠自己了”,市场的水太深了,没有相应的能力,就只有看一眼的缘分,欧阳雪,肖亚文是爬上来的人,她们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局限,但是其他几个股东就没能爬上来,对自己的无知,对未来没根据的幻想,使得他们沦陷了。尽管丁元英,步步提醒,处处留余地,期待他们自己醒过来,但是终究,还是徒劳。

“乐圣”和“格律诗”的官司:这场官司,是在丁元英的计划之内的,准备自然也是相对充分,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些如实告诉几个股东,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考虑:股东,是决定公司未来走向的人,他们有义务针对目前状况做出独立判断,将来的经营中,也少不了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在相同的资料、情况下,他们却得出了和实际截然相反的判断,认定了公司肯定会败诉,这个就是“文化属性”的问题了;其次,丁元英完全可以一开始就“和盘托出”自己的计划,但是,依靠丁元英的“承诺”、“判断”,救公司一两次可以,若是几个股东形成了这种“吃大户”“等、靠、要”的心理,公司的前途又何在,以这种方式维系的公司,又能走多远。这种“扶贫”和中彩票后,大肆挥霍,挥霍完之后,又回归到“一穷二白”,有什么区别,不解决“造血”问题,“弱势群体”就没有办法走出这种恶性循环。

公司总经理叶晓明:对于市场竞争的“一厢情愿”,收到律师函后,主动找“乐圣”谈判。但是他忽略了,“乐圣”是何等的自负,凭什么把他们的市场分给你“格律诗”,在“格律诗”没有形成气候之前,人家凭什么高看你一眼。对于市场竞争的错误判断,在音响巨头林立的当下,想到的仅仅是,主要生产机柜,逐步向音响市场渗透,殊不知,在他没有形成气候之前,很可能就被其他几个巨头挤垮了。或许只有通过和“乐圣”的官司,“欧洲十大音响测评”(利用丁元英在欧洲的人脉,协助安排了本次测评,旨在提升知名度,以及拓展可能的欧洲高端音响市场,“格律诗”的音响,质量和功效不亚于高端音响,但是由于是劳动密集型,而且生产设备简陋,所以无法批量生产,产量有限,市场定位为高端音响,可以发挥高定价、低需求量的优势),媒体造势,让大家眼前一亮,清楚明白的站在音响的竞争行列,几个“巨头”才能注意到你,消费群体才能注意到你,这也是丁元英设计的初衷,而叶晓明,没有看明白这一点。

等待扶贫小农,丁元英在基础设置环节就不给他们有“天上掉馅饼的期望”。通过在生产环节,形成一个小型交换市场的方法(各个环节,现金交易,由上一个环节制约下一个环节半成品的质量),让市场来纠正他们,让他们彼此在市场环境下,对产品的质量,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一个环节制约一个环节,形成一个活性的内部循环,这种做法,有助于改变,弱势群体“吃大户”“等靠要”的小心思,丁元英不直接投资,也出于这种考虑。市井文化中,有种仇富心理,富人,就是该多出点钱,多出点力,但是他们忽略了,富人的成功,和他们没有直接的关联,富人成功,是人家该成功,人家有过人之处,富人的成功,不应该成为穷人破格获取的理由。

公司的成立:公司能够成立,主要依赖于丁元英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丁元英的筹划,他的朋友圈资源,都是推动公司成立的先决条件。但是那几个股东却没有看到这些,他们迷失在井底的繁华,对自己的盲目自信,对于市场竞争的曲解,对于自己角色的把握不当,在该谈人情的时候不谈人情,在该谈利益的时候不谈利益,无一例外的加速了他们的失败。

晓丹:聪明,却不够通透,她的结局也可以说是注定的。刑警这个行业,风险极高,经不起任何失败,一旦输了,就彻底结束。一日是警察,一日就没有规避这种风险的权利,失败,不过是时间问题。

乐圣掌门人:从公司的名字来看,作者也是费了心的,这个名字,就已经说明了一定的问题,极度的自负,藐视一切,乐圣的宣传海报上的一段文字“进攻进攻,没有盾,只有矛”,初看,有气魄,有雄心,细看,也是漏洞百出。极端的自负,既成就了他,最终也将他推向深渊。执念过深,到死都还在想社会怎么评价他,还要将自己的死,伪装成一次意外。哀哉,哀哉。

本书中的“扶贫”是一种“杀富济贫”,破坏性开采市场资源,“格律诗”的供货商,是贫困村的农户,农户采用的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生产环节中使用妇女、童工,还有忍受噪音和有害油漆的侵害,生存环境被无限的压制。格律诗成功的原因在于,“投机”,当时劳动法,经济法等,还不完善,“格律诗”利用法律的空白,从“乐圣”分了一杯羹。

本书最后,“乐圣”和“格律诗”的官司后,社会上掀起了一场关于文化,扶贫等的讨论,其中一篇名为《弱势群体的的得救之道在哪里?》我印象颇深,是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思考。我国创造性的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资本市场自由竞争优势的同时,能够以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干预,引导市场走向,经过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编者语:看完本书后发现,该书最后的写作时间为2004年7月3日。十几年后的今天,我才有幸读到这本书,忍不住猜想:这本书当时出版后,是不是引起比较大的社会反响?查阅资料发现:2008年,根据该书拍摄了电视剧《天道》,还有其他关于该书和该电视剧的评论,报道大都写于2016-2018年期间,当时也确实引起较大的反响,但距离该书第一次出版也有10余年了。看来,文化的传播、社会回应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